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数字传承生命价值


徐艳君

编者按

数字化大潮奔涌而来,殡葬领域也概莫能外。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科技在殡葬领域推广应用,已逐步让我们看到其独特发展优势及旺盛生命力。本刊推出“数字殡葬系列报道”,供探讨与借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推动新时代殡葬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数字殡葬悄然起步,通过科技手段倡导新型纪念方式,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弘扬和传承家风,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引领殡葬行业朝着绿色、文明、生态、惠民的方向发展。

■ 生命的本质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从其本质来说,既有物理生命,又有精神生命。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由此可见,人既有衣食住行的物质追求,同时也有礼节和荣辱的道德追求。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人的物理生命每日做减法,不可避免地“向死而生”;而人的精神生命则可以不断做加法,同样需要积极地“向阳而生”。儒家先贤曾提出“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即以精神生命之不朽战胜物理生命的可朽,追求生命价值的永恒。

■ 人的二重性

人既是个体性存在,又是社会性存在,这就是人存在的二重性。当个体性存在与社会性存在发生冲突时,应当放弃个体性利益,保存社会性利益。因为只有当社会性利益强大时,个体性利益才能得以保存和发展。

人的二重性是道德产生的前提,道德是人的内在需求。《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往今来,这样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面对任何危难,中华民族都会迎难而上,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正如《大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的物理生命包括人的音容笑貌、优秀事迹、个人奋斗等等,由于历史的客观条件制约无法代代相传。然而,目前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智联化已经可以弥补这一遗憾,通过数据收集、二维码芯片等,把个体的物理生命信息更多地存储并记载下来,进而能探究其精神价值。把人的骨灰制作成纪念载体,便是一种科技殡葬形式。

数字科技殡葬倡导的数字墓园也是骨灰安放的一种方式。人的关注重点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建设的普及,人的精神需求也在增长,慢慢转移到数字化生命纪念领域。而这也是推动节地生态绿色殡葬,推广生命价值教育的需求所在,同时也是惠民利民的大事业。

■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的正是生命的精神意义和道德光辉,而其更深层次是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殡”与“葬”中的殡仪活动和安葬行为几乎都是与人的物理生命有关,而“祭祀、纪念”保留的是人的精神生命,这两方面都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不可割裂。笔者认为,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美好生活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富有的道德生活。“生命祭祀文化”事业也完全吻合现阶段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每个人的“德”“功”“言”都可以通过科技化形式得以记录和记载。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祖训都可以通过科技化形式得以记忆与传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的家风好了,民风淳厚了,社会正气自然盛行。

■ 数字传承生命价值

数字科技殡葬倡导的是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点,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纪念。通过数字化记录每一个生命的闪光点,纪念每一个生命的精神价值,传承每一个生命的优良家风和良好品德,激励后代不忘家训,积极进取,贡献社会,真正做到“故有所尊,生者坚强”“勇于传承,敢于超越”。

年末岁初、清明、中元、生辰忌日等,或者平时想与先辈对话时,都能够以文字图片音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存储在数字生命纪念馆里。祭扫时,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块块冷冰冰的墓碑,不再是一串串抽象的名字,不再是一列列单调的阿拉伯数字。光宗耀祖,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每个人都应该在生命纪念馆写上自己的那一笔。

生命多姿,人生多彩,世间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数字化生命纪念,让每一个平凡与不平凡人被记录,被记起。在数字生命纪念馆,个人的品德、家庭的美德、职业的道德、社会的公德,都会被记忆。这也应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生活”新画面。

湖北省通城县 部署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本报讯 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切实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近日,湖北省通城县召开殡葬改革联席会议暨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县民政部门、殡葬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等参会。

会上组织学习了湖北省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及规范殡葬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并通报了2022年全县殡葬改革推进情况,相关单位分别就工作情况作了发言。

会议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聚焦殡葬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重点整治公墓建设运营、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及丧葬用品销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业监管,按照属地管理、突出重点、疏堵结合、依法行政的原则,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全面协同落实专项整治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殡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吴   勇)

浙江省桐庐县 推动生态文明殡葬改革


本报讯  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从加强整治、管理、宣传三方面加强生态殡葬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推动生态文明殡葬改革。

推进殡葬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该县制订出台《桐庐县开展巩固和深化“活人墓”等突出问题整治规范工作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巩固和深化“活人墓”等突出问题整治,采取实地调研、工作检查、约谈通报等方法。截至目前巡查发现殡葬领域突出问题109处,下发巡查通报2次,已整改到位42处,整改中67处。持续开展迎亚运“两路两侧‘青山白化’”可视范围内裸露坟墓专项整治行动,采取迁移、绿化、改造等方式,截至目前完成裸露坟墓生态化改造、搬迁425余座,整治率99.5%。

完善生态文明殡葬服务体系。2021年以来,桐庐县民政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殡仪馆、殡葬服务公司、丧葬用品店进行检查,发现超经营范围、出售迷信用品等问题11起,目前均已整改。通过专项检查,强化了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和丧葬用品的市场监管,整肃了殡葬服务市场秩序。对超范围建墓、超标准建墓、散埋乱葬等违法违规行为,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整改。

加快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将散埋乱葬行为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及村级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为生态殡葬提供组织制度保障。建立散埋乱葬巡查常态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乡镇(街道)、社区(村)均有专人负责殡葬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通过进村入户、群众大会、农村广播、电视新闻等形式,深入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丧葬陋习。

(朱伟芳)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城区 召开殡葬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会议


本报讯  近日,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城区召开殡葬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会议。会上,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3个中心城区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从政策文件出台、基础设施建设、殡改宣传引导、殡葬领域专项整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当前殡葬改革工作落实情况,分享了经验做法。大家针对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出台《益阳市殡葬管理条例》、统一火化时间和安葬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会议要求,三区统一实施“零点行动”后,要做到100%火化闭环管理、100%进公墓闭环管理,各级要制定好工作路线图、推进表和值班表,民政干部包片包乡镇,做到每天一调度,每日一汇总;要层层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统一思想,迅速行动;要开展好业务培训,把殡葬改革相关政策把准吃透,做好舆情管控;要建立死亡人员信息报告机制,进一步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便民利民惠民。(申令波)

移风易俗惠民生 殡葬改革见实效


李   敏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以树立文明殡葬理念、践行厚养薄葬新风为目标,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满足人民群众的殡葬需求,积极稳步推进殡葬改革,持续完善殡葬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殡葬改革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观念深入人心。

殡葬改革工作加力推进。将殡葬改革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乌海市“十四五”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纲领性文件。持续推行全面火葬,实现火葬区划定、惠民政策全面覆盖。积极培育绿色文明新风尚,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扫,打造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并加快推广节地生态安葬。2022年,生态安葬率比上一年提高17%。

殡葬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殡葬管理效能。强化基本殡葬服务的公益属性,健全基本殡葬保障体系。加强对殡葬服务市场的监管,强化民政、公安、卫生等多部门联动协调,形成殡葬管理合力。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加快推动“互联网+殡葬服务”,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市级“身后一件事”网上联办平台上线,优化网上“云祭扫”等,切实解决群众“身后事”办理“最后一公里”。全市殡葬服务管理日益规范,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

殡葬服务设施持续完善。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4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集殡葬管理、业务办理、殡仪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及公益性公墓等安葬设施。新建成的市殡仪服务综合楼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治丧场地狭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推动殡葬服务程序化、规范化,创造庄重、文明、便捷的殡葬服务环境。截至2022年年底,建成殡仪馆1个、公墓3个、骨灰堂1处,形成了以生命纪念园为主体,以各区公墓为重要配套的殡葬服务体系。

文明丧葬习俗深入人心。以宣传引导殡葬政策和绿色文明殡葬理念工作为抓手,遏制重殓厚葬等陈规陋习,宣传厚养礼葬。坚持在清明节、中元节等节日期间利用各种新闻宣传媒介传播厚养礼葬、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等殡葬新风。截至目前,市民积极践行“鲜花换纸钱”等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

惠民利民政策全面落实。加强兜底性安葬设施保障,扩建公益性公墓,确保低保、“三无人员”等困难群众能“逝有所安”。截至目前,已建成公益性墓穴1565座,2022年共为194名困难群众减免殡葬费用23.69万元,并对部分墓穴价格下调3%—5%,进一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自实施殡葬改革以来,乌海市分期分批实施集中埋葬点规范管理和“三沿七区”违建墓地整治工作,散埋乱葬得到有效遏制。对历史遗留的集中埋葬点,通过绿化遮挡、限定埋葬区域等方式进行改造。2021年至2022年,累计投入整治资金800余万元,截至目前,已迁移坟墓344座。加大违规殡葬设施建设、扰乱殡葬市场行为执法力度,印发《乌海市殡葬领域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组建12个成员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强化部门联动,聚焦哄抬物价、违法违规营利等问题,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安徽省肥东县殡仪馆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本报讯  日前,安徽省肥东县殡仪馆组织常态化安全检查,该馆负责人与操作工一起,按照环保工作流程,全副武装清理设备使用后的粉尘,馆内安全员配合专业检查用电线路。一直以来,肥东县殡仪馆坚持在消防、食品、设施和公共卫生等多方面树立“大安全”观念,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站好入馆第一道岗。带班领导每天轮流到入场大门、业务厅、火化班门口值班,配合治丧人员测温、登记工作,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储备相关物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限流、错峰、划定区域等措施。

落实消防第一职责。每年定期邀请肥东消防大队的专业教官为殡仪馆干部职工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逃生应急演练。重点讲解如何消除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面对火灾如何自救等,结合现场演练,提高职工处置能力。此外,每周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重点对水、电、油、气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情况建立安全档案,据实查验。

扣紧安全第一链条。该馆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做到一手抓为民服务,一手抓安全管理。该馆定人、定时、定流程,对机电、机械设备和车辆的安全运行、使用、保养进行专项检测,并邀请生产厂家定期对设备进行专业化维护,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处理整改,严禁设备“带病作业”。此外,每天对火化车间、业务大厅、殡仪服务车辆、火化设施设备、公共场所和办公区域全面消毒2次以上。

(高   桢)

移风易俗机制创新推动殡葬改革深入发展


李林宝

2020年9月以来,山东省平度市凭借启动农业农村部“农村移风易俗机制创新”试验任务的契机,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创新推动移风易俗,不仅受到了相关专家组的验收肯定,更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支持。

念好“惠、引、改”三字经

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是关系每家每户的民生关键事。平度市主要从“惠、引、改”三个方面入手,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积极探索丧俗革新、绿色殡改路径。

“惠”出殡葬新观念。近年来,平度市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制定出台惠民殡葬政策,逐步实现基本殡葬服务普惠性、均等化。该市每年投入经费1314万元,对符合减免政策的对象免除遗体接运、消毒、火化、三天冷藏、馆内搬运和卫生纸棺6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为五保户、低保户、特困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免费提供基本服务。同时,投入经费35万元推进互联网+殡葬信息系统开发,与公安、卫健等相关部门互通共享信息,实现殡葬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引”出殡葬新秩序。抓住春节、清明节等传统祭扫节点,积极探索推行便民、惠民、绿色、平安为主题的无烟生态祭扫方式,开展免费和奖励“鲜花换烧纸、蜡烛、鞭炮”活动,累计发放鲜花15.5万束,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

“改”出殡葬新路子。该市积极开展散埋乱葬和传统墓葬点改造工作,经过前期摸排,全市“三沿五区”范围内共有散葬坟头和传统墓葬点4.4万余座。投入资金6400余万元,除自然保护区内86座坟墓签订整治协议计划今年清明节前完成整治外,其余坟墓均通过集中遮挡、整体迁移和生态化改造的方式完成整改。

把稳创新试点主基调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作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机制创新试点县市,平度市成立了由2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任组长,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各乡镇(街道)建立了“党委领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的移风易俗工作机制,成立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对所属村(居)移风易俗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试点探索,示范推进。依托东阁街道桃山公墓召开殡、葬、祭示范点现场会,总结出“聚焦一个中心(即便民利民)、突出两种文化(即生前厚养、逝后薄葬的孝文化和丧事从简的俭文化)、打造三面墙(即文化墙、追思墙和承诺墙)、形成四片区(即花葬、树葬、草坪葬和骨灰撒散等生态葬区)”的经验,并向全市推广。推进移风易俗宣传进单位、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教育引导群众摒弃传统陋习,让文明绿色殡葬理念入户、入脑、入心。目前,各村(居)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

规划先行,建改并举。按照“培树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思路,加强市、镇、村三级公益性公墓建设。该市召集殡葬改革15个成员单位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全市规划建设39个公益性公墓,其中市级1处、镇级16处、村级22处,并纳入2020—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召开平度市殡葬改革暨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观摩会议、传统墓葬点生态化改造会议,研讨公益性公墓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镇级公益性公墓6处,生态化改造农村传统墓葬点18处,改建公益性怀念堂12个。

打造红白理事会工作品牌

根据试点要求,平度市在新河镇灰埠村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试点,着力打造“有专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场所办事、有台账记事、有物资保障、有评估机制、有培训制度,将移风易俗和生态墓地管理纳入村规民约”的规范化红白理事会办事流程。因地制宜推进298个村(居)红白理事会建设,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研究制定丧事服务流程,全程参与、协助事主举办文明节俭的婚丧活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活动有机衔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居民丧事简办,实现居民治丧方式由分散、繁琐、无序向集中、简朴、有序的转变。2021年,该市明村镇兰科村和田庄镇南坦坡村被评为“全省百佳红白理事会”。